摘要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椎体再骨折与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及药物依从性的关系。方法:以2018年6月~2020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手术治疗后,能定期随访的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术后是否遵医嘱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用药种类,用药持续时间,是否规律用药,有无药物副作用,停止用药的原因。是否出现腰背部疼痛,影像学检查有无新的骨折等。按术后1年有无椎体再骨折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抗骨质疏松治疗的用药差异,筛选出椎体再骨折与抗骨质疏松治疗之间的相关因素,并分析用药的合理性及药物依从性。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3.8个月。其中18例术后1年内发生椎体新发骨折,占随访患者的17.48%。骨折组(85例)以及再骨折组(18例)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钙剂和维生素D及衍生物的用药持续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双膦酸盐、降钙素、中成药等的用药持续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抗骨质疏松治疗主要用钙剂和维生素D及衍生物分别为36.4%及34.1%,再骨折组分别为66.7%及16.7%;两组双膦酸盐使用率不到20%,骨折组为15.3%,再骨折组为16.7%。两组药物依从性均比较差,骨折组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及衍生物超过3个月为34.1%,再骨折组为16.7%。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的发生,与钙剂和维生素D及衍生物的用药持续时间有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不规范,药物依从性差,有必要开展多学科“骨折联络服务”,以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减少再骨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