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研究芍药科4个野生种在泰山北麓的适应性,采用Li-6800对大花黄牡丹、滇牡丹、野芍药、川赤芍的光合参数进行测定,并对分布地和引种地的光合参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光合有效辐射在0-1600μmol·m-2·s-1范围内,4种植物的光响应曲线均表现为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大净光合速率(Pn)增大;大花黄牡丹光补偿点高于其它3种植物,高于50μmol·m-2·s-1,具有部分阳生植物的特点;芍药的光饱和点高于其它3种植物,说明芍药对光环境的适应性较强。(2)4种植物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除滇牡丹“午休”呈双峰曲线外,其余均为单峰曲线。川赤芍的胞间CO2浓度为单峰,其它3种呈“横S型”;测试当天大花黄牡丹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均最高,较高的光合参数是其生长量大的生理基础。(3)芍药、大花黄牡丹的净光合速率与原分布地趋势相似,数值接近,说明这2种植物光合特性与原分布地基本一致。川赤芍、滇牡丹的日光合速率高于引种栽培于北京、杨凌的。总体来说在泰山北麓引种栽培,适应性排序为芍药>川赤芍>滇牡丹>大花黄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