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优先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也存在农村主体性内生动力可持续性不足的问题。通过总结现有文献及统计数据分析,认为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政府、企业和第三方组织机构构成乡村振兴的外部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人口呈现了静态到动态失衡的变化,依附于城乡二元化国情,我国农村人口变迁体现了制度和经济特征,使乡村振兴面临人口外流为标志的主体性内生动力缺失。激发乡村振兴主体性内生动力要体现农民的发展需求、权利需求、保障需求,其根本在于突出主体能力建设的增权赋能,主要激发路径包括主体自我能力发展与客体系统性扶持引导相结合,将农村人口的内生性需求纳入自我发展能力建设中。涵盖农村个体技能发展与集体的产业发展、乡村自治建设、土地制度保障与经营功能、城乡一体公共服务等方面,从而构建‘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等多元客体’协同参与的能力建设机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