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早产儿贫血(<32周)输血现状,探讨早产儿输血治疗的指征和影响因素,为新生儿输血积累经验和提供临床数据。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20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胎龄<32周)225例为研究对象,按是否输注红细胞分为输血组和未输血组,对其性别、出生体质量、出生胎龄、出生后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住院时间、出院体质量、出院胎龄及出院时Hb和Hct水平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患儿首次输血时间将输血患儿分为≤7 d组、7~14 d组及>14 d组3组,分析3组患儿输血前Hb和Hct水平;根据输血患儿住院期间总输血次数将患儿分为输血1次组、输血2次组及输血≥3次组,比较3组患儿出生胎龄和出生体质量;以患儿入院后输血时间作为因变量,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及输血前Hb和Hct水平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分析不同呼吸支持方式下输血指征情况、输血后Hb和Hct上升情况及贫血症状改善情况;并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早产儿225例,其中输血患儿122例,<32周早产儿输血率达54.22%。输血组患儿出生体质量[(1 331.03±218.59)g]、出生胎龄[(29.74±1.41)周]均明显低于未输血组[(1 528.45±234.97)g、(30.74±1.05)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22,-6.110,均P<0.05);输血组患儿住院时间[(52.37±15.14)d]、出院胎龄[(37.20±1.75)周]及出院时Hb[(108.64±22.59)g/L]水平均高于未输血组[(37.07±8.51)d、(36.06±1.23)周及(99.12±15.64)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22、5.657及3.718,均P<0.05);输血组和未输血组患儿出生时Hb、出生时Hct、出院体质量及出院时H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4 d组患儿输血前Hb、Hct水平均低于7~14 d组和≤7 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出生胎龄是影响输血的重要因素(P<0.05)。早产儿第1次输血时间为2~56 d,平均为22.80 d;输血组患儿有创呼吸机支持者7例,输血指征Hb[(97.71±11.44)g/L],Hct[(29.21±3.45)%],无创呼吸机支持者23例,输血指征Hb[(92.74±12.35)g/L],Hct[(27.63±4.45)%],症状性输血50例,输血指征Hb[(86.42±12.64)g/L],Hct[(26.62±3.82)%],无症状输血41例,输血指征Hb[(75.20±7.49)g/L],Hct[(23.53±3.34)%];纳入患儿经分次输血后Hb升高(55.20±17.98)g/L,Hct上升(15.13±4.65)%;输血患儿中,平均输血次数1.3次,22.13%患儿输血2次及2次以上,77.87%患儿输血1次,其中2例因双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输血4次。结论 <32周早产儿输血率高,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越小,输血概率越高,输血次数增多,平均住院时间越长。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少量多次输注红细胞,患儿Hb和Hct水平均明显升高,临床症状较快得到改善,缩短住院时间,但对于新生儿贫血的输血指征、输血近远期不良反应等问题尚存在争议。
-
单位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