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国时期的礼制改革始自“改正朔”,即改变传统的历法制度。历法的改变带来了新的节日,并对传统节日和民俗礼仪产生了影响,对民众原有的时间观念与生活习惯造成冲击。在当时官修的礼典《中华民国礼制》中,节日大致可以分为现代纪念节日和传统岁时节日两大类型。民国时期对节日礼仪的改制,主要表现在官方对仪式流程、庆祝等级的规范。然而,这种礼仪规范具有理想化色彩,更多停留在官方文件中,脱离了民众的实际生产生活和民俗传统。这也说明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俗礼仪,需要在尊重的基础上加以变通、传承与保护。
-
单位高等研究院; 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