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估在牙槽嵴缺损需要骨增量时使用自体牙本质(ATD)移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电子检索2010年1月1日—2022年3月19日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有关牙槽嵴增量使用ATD的临床研究。使用Cochrane Tool评估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风险,使用Newcastle-Ottawa Scale评估队列研究。RevMan 5.4对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其中5项研究对照组采用自体骨,另5项研究对照组采用脱蛋白牛骨基质(DBBM)。Meta分析结果显示,牙槽嵴增量术后6个月,ATD较自体骨获得更多水平向牙槽嵴增量[MD=2.01,95%可信区间(CI)(1.09,2.93),P<0.000 1],但在垂直向牙槽嵴增量上效果相似[MD=-0.06,95%CI (-0.21,0.08),P=0.39]。ATD与自体骨或DBBM相比呈现更少的材料吸收[MD=-0.59,95%CI (-1.03,-0.15),P=0.008;MD=-0.63,95%CI(-1.18,-0.07),P=0.03],而在种植体稳定系数和术后并发症上均无显著差异[MD=-0.76,95%CI (-3.04,1.52),P=0.51;RR=1.01,95%CI (0.33,3.12),P=0.98]。结论 有限证据表明,在牙槽嵴缺损中移植ATD可取得与移植自体骨或DBBM类似或更佳的骨增量效果且材料吸收更少,可作为扩增牙槽嵴的植骨材料。但仍需要进行更大样本、更高质量、更长随访时间的临床试验评估ATD在牙槽嵴增量中的疗效。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