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黄韧带位于硬膜外腔后方,从枕骨大孔延伸至骶裂孔,由左、右两条黄韧带组成,在后正中连接呈锐角,而腹侧是开放的。自颅骨至骶骨,甚至在同一椎间隙,黄韧带并非均匀一致,韧带的厚度、与硬脊膜的距离以及皮肤与硬脊膜的距离均随所处椎管的节段而改变。腰段椎管呈三角形而且最宽,胸段椎管呈圆形而且最窄。两条黄韧带在中线处的连接情况是可变的,甚至同一患者在不同椎体水平亦可能同时出现两侧黄韧带融合或不融合这两种情况。黄韧带的这种解剖特点对硬膜外腔穿刺所采用的"阻力消失技术"影响重大。分析不同脊柱节段黄韧带中线缺口的情况,总体来讲,黄韧带中线缺口的发生率颈段最高,胸段次之,而腰段最低。然而,在正中入路进行硬膜外腔穿刺时,穿刺者不应对所有患者均依赖穿透黄韧带的感觉判断穿刺针位置。

  • 单位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