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寿命的延长已无法满足现代人对健康的追求,人们开始关注生活质量,青少年成长中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对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却没有明确的数据支持。目的探讨童年期发生各类精神疾病及遭受虐待经历对青少年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课题组2014年2—7月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研究对象来自湖南省长沙市和益阳市,采用二阶段调查方法:第一阶段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CBCL)量表初筛,按1∶2筛选出828例患有精神疾病的儿童作为病例组,性别、年龄与其匹配的1 65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简明儿童少年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Kid)进行精神障碍的临床诊断,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及SF-12量表对儿童进行虐待史及生活质量的评估。结果病例组中患有1种精神疾病的患儿有508例(61.4%),患有2种精神疾病的患儿有195例(23.5%),患有3种及以上精神疾病的患儿有125例(15.1%)。对照组与病例组儿童居住地、是否为独生子女、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是否为留守儿童,CTQ-SF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心理忽视评分,SF-12量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总体健康(GH)、躯体疼痛(BP)、活力(VT)评分、生理总评分(PCS)和心理总评分(M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虐待史组PCS和MCS低于无虐待史组(P<0.05)。无虐待史组、1种虐待亚组、2种及以上虐待亚组PCS和M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种及以上虐待亚组PCS和MCS低于无虐待史组及1种虐待亚组(P<0.05)。病例组女性患儿RP、SF评分高于男性(P<0.05);病例组无共病患儿VT评分高于有共病患儿(P<0.05);病例组无虐待史患儿PCS和MCS高于有虐待史患儿(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父亲文化程度、精神疾病、虐待史是PCS的影响因素(F总=54.164,P<0.001);性别、年龄、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精神疾病、虐待史是MCS的影响因素(F总=58.495,P<0.001)。结论童年期罹患精神疾病和经历虐待均会影响青少年生活质量。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