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LNG点供在技术上与管道供气是并行不悖的,但在业务上二者存在竞争关系。随着上一波"煤改气"的告一段落,福建、山东寿光等地就收紧了政策约束,LNG点供发展的可持续性再次受到质疑。虽然从技术上来讲都是可行的,但在经济性方面点供难以与管道正面抗衡,只适合采取打"时间差"、"价格差"和"政策差"等差异化策略。同时,政府充当了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双重角色以及对经济性和公益性的双重追求,决定了政策中"重管轻罐"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虽然在LNG价格低迷和煤改气政策的推动下,近两年点供再次崛起,但2017年冬季LNG价格的暴涨和供气保障不力让用户心有余悸,点供的资产沉没、气价波动、管道竞争、政策约束等风险进一步暴露。LNG点供亟需调整自身定位,积极地转型与升级。首先,不论是自身经济性还是政策支持,点供均应避免与管道正面竞争,明确定位为管道空白区域的供气气源。其次,为了规避资产沉没风险,要控制土建等专用性强的资产规模。同时,要增加调峰和保供功能,延伸产业链,与集中供热和分布式能源等结合起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