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多重细菌感染的病原分析及其病理学观察

作者:朱盈名; 朱桓奕; 王迎平; 冯旭东; 赵自亮; 刘佳; 骆泽礼; 刘霞; 杨晓伟; 赵光伟
来源:中国兽医学报, 2023, 43(06): 1304-1309.
DOI:10.16303/j.cnki.1005-4545.2023.06.28

摘要

为研究养殖大鲵临床以皮肤溃烂和腹部肿胀为特征的致病原及其病理组织学特征,对患病大鲵不同组织脏器进行系统的细菌分离与鉴定,明晰优势分离菌并通过动物回归试验确定致病菌,进而通过K-B纸片法筛选敏感治疗药物用于临床,并通过组织切片和HE染色对自然感染病例的病理组织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共分离到43株细菌,分属于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厦门希瓦菌(Shewanella xiamenensis)、河流漫游球菌(Vagococcus fluvialis)和葡萄牙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portucalensis),分离率分别为27.9%,25.6%,14.0%,14.0%,9.3%,2.3%,2.3%,2.3%和2.3%;结合大鲵回归试验,确定弗氏柠檬酸杆菌、摩氏摩根菌、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和约氏不动杆菌的混合感染是导致大鲵发病的主要原因;药敏试验显示头孢类药物(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对分离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自然感染大鲵肝脏、肾脏、脾脏、肺脏出现以细胞坏死、变性以及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学变化,与细菌性感染病变一致。本试验结果可为大鲵临床疾病的诊疗提供技术参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