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佛教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佛教僧众与中国社会的深度互动是其中的基础。僧人群体包含两个圈层:内核是出身于没落士大夫阶层的僧人,他们在出家前已获得良好的世俗教育,出家后又得到士大夫阶层的认同;外层是来自社会底层的僧人,他们借助佛教徒身份获得了出家前无法得到的教育机会。社会阶层的流动,借助佛教而被激活。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僧众的文学活动主要在世俗知识体系内展开。佛教僧众尽管没有在文学活动上摆脱原有社会阶层的束缚,但也在阶层内部对中国文学发展作出了贡献。除两大圈层在诗歌与宣教小说上的影响外,圈层外未接受世俗教育的底层僧众也发挥着影响。佛教因此具有了促进上下阶层沟通的社会整合功能。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