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肠炎病毒山东株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作者:于永乐*; 姚延珠; 张传美; 秦志华; 杨瑞梅; 张洪亮; 段笑笑; 单虎*
来源:微生物学报, 2022, 62(05): 1832-1842.
DOI:10.13343/j.cnki.wsxb.20210579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水貂肠炎病毒(mink enteritis virus,MEV)的基因组遗传进化特征。【方法】对采自山东境内水貂养殖场的109份水貂腹泻样品进行MEV的分离和鉴定,利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多步生长曲线绘制以及蛋白的三级结构模拟等,对分离毒株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通过重叠PCR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扩增,使用MegAlign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利用DNAMANV6对基因组5’末端和3’末端回文结构进行预测,应用MEGAV6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共分离得到5株病毒,经电镜观察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为MEV毒株,分别命名为MUTQS-1-5,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OK275645、OK275646、OK275647、OK275648和OK275649;各分离株5’-和3’-UTR分别由长回文序列组成,具有典型的细小病毒基因组末端的茎环样结构,NS1和VP2基因的推导氨基酸序列存在多个非同义突变位点,其中NS1蛋白的E/Q545V位氨基酸突变,以及VP2蛋白的F267Y、Y324I位氨基酸突变为首次在MEV上发现;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上述突变并未明显改变病毒的血凝及血凝抑制效价、生长趋势和病毒粒子的空间构象。全基因序列系统发育进化树也显示,本次分离株处于同一分支上,与山东分离株SDNH亲缘关系最近。【结论】本研究报道了包含新型变异位点的MEV毒株的基因组特征,试验初步证实了新型变异位点的出现并未改变病毒的血凝性、抗原性以及在易感细胞内的增殖能力。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病毒的流行病学与变异规律研究奠定了基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