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IOL)植入术后轴向旋转的预测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200眼)行TIOL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模型建立组(60例120眼)、外部验证组(40例80眼),比较模型建立组、外部验证组术后发生轴向旋转(发生组)与未发生轴向旋转(未发生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及数据的差异,采用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轴向旋转的预测因素,R语言建立预测模型,并对所建立模型进行评价和外部验证。结果 模型建立组:发生组患者眼轴长度、撕囊口直径均高于未发生组,植入张力环患者少于未发生组,前囊膜混浊分级与未发生组差异显著,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外部验证组:发生组患者眼轴长度、撕囊口直径均高于未发生组,前囊膜混浊分级与未发生组差异显著,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具有预测价值的4个术后轴向旋转因素:眼轴长度、撕囊口直径、前囊膜混浊分级、植入张力环,其系数分别为1.988、2.076、1.553、-0.76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眼轴长度、撕囊口直径、前囊膜混浊分级4级是术后轴向旋转的相关危险因素,植入张力环是术后轴向旋转的相关保护因素(均为P<0.05)。针对模型建立组绘制的预测术后轴向旋转列线图模型的预测风险能力指数(C-index)为0.945,提示列线图预测能力较好。绘制模型建立组、外部验证组的校准曲线,结果显示,两者校准度分别为0.905、0.926,提示模型与实际观察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绘制决策分析曲线(DCA)评价模型的临床效用,结果显示,术后轴向旋转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明显的正向净收益。结论 眼轴长度、撕囊口直径、前囊膜混浊分级4级是白内障TIOL术后轴向旋转的相关危险因素,植入张力环是术后轴向旋转的相关保护因素,4项相关危险因素均可作为术后轴向旋转的预测因素,为临床早期预测和干预提供参考。
-
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