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WHO-FICs)的理论与方法,构建脑瘫儿童青少年全身振动训练的健康和功能结局研究架构,系统综述脑瘫儿童青少年的主要健康状况和身体功能、全身振动训练的干预方案以及振动干预的健康和功能结局。方法 基于WHO-FICs方法,构建系统综述的PICO架构,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Embase等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2年9月30日关于全身振动训练对脑瘫儿童青少年健康状况与功能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8篇,其中英文7篇,中文1篇,分别来自5个国家,主要来源于临床康复、神经康复、物理医学与康复等相关领域期刊,发表时间集中在2010年以后,涉及227例参与者(3~12.3岁)。纳入文献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量表评分平均6分。诊断ICD-11编码涉及08神经系统疾病、8D20痉挛型脑瘫、8D20.1痉挛型双侧脑瘫、8D20.10痉挛型四肢瘫脑瘫、8D2Z未特指的脑瘫。主要功能障碍在身体功能方面表现为肌肉痉挛、骨骼发育异常、关节畸形和肌肉无力,选择性运动控制下降以及步态异常;在活动和参与方面表现为行走障碍、活动能力和负重能力下降、身体活动水平较低。主要干预方式为全身振动训练,体位包括卧位、蹲位或站立位,以站立位为主;振动模式以垂直振动为主。频率5~30 Hz,振幅≤9 mm;每周3~5次,持续8周~6个月;干预场所包括医疗机构、学校和家庭;干预属性为治疗性康复和恢复性康复。全身振动训练对脑瘫的健康效益体现在s7与运动有关结构、b710关节活动功能、b730肌肉力量功能、b735肌张力功能、b760随意运动控制、d410改变身体的基本姿势、d415保持一种身体姿势、d450步行、d455到处移动、d420移动自身,如改善神经肌肉骨骼和关节功能,缓解肌肉痉挛,提高静态平衡能力,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运动控制能力,提高身体姿势的控制和行走能力,扩大活动范围,提升患者自理能力。结论 全身振动训练是治疗脑瘫有效的干预方式。治疗体位主要为站立位,频率5~30 Hz,振幅≤9 mm;每周3~5次,持续8周~6个月。干预结局主要体现在改善身体运动功能、提高活动和参与水平两个方面。
-
单位武汉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