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大陆地区11家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20日采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诊断的48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治过程, 记录患者职业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CT表现和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48例患者中男性29例, 女性19例, 年龄(57.1±10.3)岁, 30例有明确禽类接触史;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为(6.5±3.2)d, 住院时间为(12.4±4.8)d。临床表现包括发热(100%, 48/48)、相对缓脉(71%, 34/48)、咳嗽(54.2%, 26/48)、咯痰(27.1%, 13/48)、乏力(16.7%, 8/48)、头痛和谵妄(20.8%, 9/48)、消化道症状(16.7%, 8/48)。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总数(8.0±3.8)×109/L, 44例患者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C反应蛋白(155.3±74.1)mg/L, 59.5%患者PCT>0.5 μg/L, 分别有82.9%和45.2%患者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增高。胸部CT表现中单侧34例(70.8%)、单叶27例(56.3%), 最常见的影像改变是实变, 其中大叶性实变影38例(79.2%)。治疗情况中, 单用氟喹诺酮类药物25例, 单用多西环素6例, 联合用药组13例, 联合用药组与单用多西环素组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相当, 均优于单用氟喹诺酮类。入住ICU者11例, 出现休克5例, 给予呼吸支持治疗11例, 仅有1例死亡。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是一种动物源性感染性疾病, 具有一定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点, 合适的治疗能明显缩短病程及改善预后。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