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2003年至2021年我国国家层面医疗卫生行业监管政策的演变, 探讨不同阶段政策工具使用特点和规律, 为政策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医疗""监管"和"卫生""监管"为关键词, 在国务院政策文件库中检索2003年至2021年中央政府层面发布的医疗卫生行业监管相关政策文件。基于"制定主体-执行主体-政策工具"分析框架, 采用内容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政策工具分析方法分析政策文件,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36份政策文件。根据时间进展来看, 2003年至2008年, 共发文27份, 制定主体以国务院为主(77.78%, 21/27), 主要的执行主体为政府(100.00%, 27/27), 使用政策工具191种, 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的构成比分别为21.46%(41/191)、30.37%(58/191)和48.17%(92/191)。2009年至2017年, 共发文48份, 制定主体仍以国务院为主(93.75%, 45/48), 执行主体仍以政府为主(100.00%, 48/48), 但机构(25.00%, 12/48), 行业组织(43.75%, 21/48)和社会(37.50%, 18/48)的占比有所提高, 使用政策工具500种, 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的构成比分别为17.40%(87/500)、32.00%(160/500)和50.60%(253/500)。2018年至2021年, 共发文161份, 制定主体以多部门为主(38.51%, 62/161), 国务院的发文占比降至22.36%(36/161), 157份(97.52%)的执行主体为政府, 使用政策工具1 140种, 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占比分别为18.42%(210/1 140)、34.74%(396/1 140)和46.84%(534/1 140)。结论 2003年至2021年, 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监管领域政策的发文数量呈上升趋势, 制定主体和执行主体呈现多样化, 但不同类型的政策工具的使用存在不均衡问题。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