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传统的媒介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随之带来的是人们对媒介功能、媒介素养及社会认知等各方面的多维改变。在新媒介环境下,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等网络平台的兴起,让"人人成为传播者、发声者",新闻的传播无处不在,当前的传播格局对高等传媒教育及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2018年9月教育部、中宣部发布的《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 0的意见》就要求未来的新闻传播领域要培养既有全球化的文明视野,又具有"共情"沟通能力的传播者,需要为全球对话和全球治理提供渠道和平台。作为培养新型传媒人才的高等学府,传媒高校在传媒教育与实践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河北大学新闻学专业是改革开放后全国建立的首批9家新闻学专业之一,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新闻人才。本期,我刊有幸采访到河北大学特聘教授白贵,白教授作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创院院长,领导该学院长达15年(2000-2015)在多年的传媒教学中拥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让我们一起走近他,聆听这位优秀传媒学者的真知灼见。白贵,河北大学特聘教授、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带头人,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1-2018),全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指导委员会委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智库联盟理事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委员会会长,海峡两岸华文出版论坛理事长,中国传播学学会副会长,河北省新闻传播教育学会会长。致力于新闻史论、跨文化传播、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等。著有《当代新闻写作》《视听中国的世纪跨越》《当代中国传媒社区的新进路》《报纸编辑精品导读》等著作,在权威及重点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获省部级优秀成果一等奖两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