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三硝基苯磺酸和乙醇诱导的大鼠克罗恩病模型

作者:杨舒; 王新月; 景姗; 杨雪; 盛益华; 阎忻
来源:结合医学学报(英文版), 2011, 9(11): 1242-1247.
DOI:10.3736/jcim20111113

摘要

目的:用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和乙醇灌肠建立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大鼠模型,并比较不同乙醇浓度和用量对模型的影响。方法:按150 mg/kg标准,分别向大鼠肠道内灌注体积比为2:1的TNBS、50%乙醇混合液(实验1组),体积比为1:1的TNBS、50%乙醇混合液(实验2组),体积比为2:1的TNBS、无水乙醇混合液(实验3组),体积比为1:1的TNBS、无水乙醇混合液(实验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于造模后第3、7、14和21天分批处死大鼠,观察各时间点结肠大体形态改变和组织学改变。结果:实验3组大鼠造模后1周内主要表现为肠壁非连续性糜烂、坏死及溃疡,镜下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第14天时黏膜呈鹅卵石样改变;第21天时病变明显好转,溃疡部位肠壁增厚明显,但光学显微镜下仍有明显炎症反应。实验1组在第3、7天时与实验3组的表现相似,第14天取材时症状和组织学改变均较实验3组轻,但组内大鼠间个体差异较大。实验2组第14天时大部分肠壁形态基本恢复正常。实验4组死亡率过高,组织损伤严重,且病理表现与克罗恩病差异较大。结论:体积比为2:1的TNBS、无水乙醇溶液灌肠造成的模型与人类克罗恩病症状表现近似,病理表现典型,炎症持续时间较长,是一种研究克罗恩病发病机制和评价治疗效果的较好的模型制备方法。

  • 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