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理论上,非法经营罪在立法层面具有“口袋罪”特征,但其在司法实践中是否存在“口袋化”倾向,则须科学考察一定数量的判决后,方能得出结论。以2169份判决为样本,通过对实践中司法机关援引、参照的法律规定的适用情况以及经营行为所涉及的商品或服务的认定情况的综合分析可知,司法裁判并未不当扩大“国家规定”的范围,也未突破行为实质违法性要求,因而不存在明显的“口袋化”倾向。由于该罪在立法层面具有“口袋罪”特征,为预防其陷入“口袋化”困境,应明确兜底条款规定的行为类型,并明确不同行为类型的认定规则与标准,从而为司法裁判提供明确且可操作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