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悬起灸在穴位处的动态温度变化、影响温度的因素以及热场分布特点。方法 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中建立两种悬起灸传热模型,模拟温和灸和雀啄灸两种施灸动作,并在足三里穴进行艾灸实验,与仿真模型的温度特征进行对比验证,再通过仿真模型分析三维热场分布。结果 温和灸、雀啄灸在足三里处首次达到40℃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75 min和2.55 min,在自然冷却10 min后,穴位中心点平均温度比初始皮肤温度高约2℃-3℃;当施灸距离减小或保持不变,穴位中心点温度会持续升高,当增大施灸距离时,穴位处温度会逐渐降低;两种悬起灸所形成的热场,以穴位处为中心,呈梯度衰减同心圆分布,但实验组热场会沿动脉血流方向扩展,另外从仿真组可以观察到冷却10 min后,穴位组织中的热场呈圆锥式的形状分布。结论 两种悬起灸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温热刺激,雀啄灸对皮肤的温热刺激比温和灸更大;在保证艾条末端温度、艾灸方法等因素一致的情况下,施灸距离是影响穴位温度变化的直接因素;温和灸和雀啄灸形成的热场是相似的同心圆分布,且热量会渗透表皮组织并在皮下组织累积形成热场。
-
单位四川大学;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