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余嘉锡《古书通例》提出"秦汉诸子即后世之文集"说,其学理依据在于诸子与文集在著述形态上的相似,后世文集中的诸多文体亦可溯源至诸子。晚近的目录学家根据今存西汉子书中的各体文章、《汉书》的相关记载,将现存的西汉文章视作其作者已佚子书的篇目。武帝朝之后,子书数量锐减的同时,其撰述意图和文体体制决定了子书已经难以容纳作者的单篇文章;结合王充《论衡》中将"上书奏记"区别于诸子的论述,可知在汉人观念中,"诸子之文"和后世"文集之文"乃不同性质的著述。大部分秦汉诸子在六朝时期亡佚,而六朝人为作者重编的文集著录于《隋书·经籍志》集部,暗示了中古时代存在一个文集"取代"子书的历程,亦是诸子与文集兴替的又一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