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抗疫"过程中广泛普及的中小学在线教学,在"抗疫"结束后并没有真正从"新鲜感"转向"新常态",需要深入思考其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和突破改进的方向。该文通过系统的文献梳理,发现影响中小学在线教学效果主要有五大矛盾关系:一是教师协作的"失配",全员线上教学,团队协作关系弱化;二是师生关系的"失温",全时段线上学习导致师生关系过远,缺少情感联系和具身关系;三是家校协作的"失责",家长全流程参与辅导,导致工学矛盾和教育权责矛盾;四是学习空间的"失距",全空间居家学习导致学习空间中学习功能与非学习功能关系过近;五是数字化教学资源供需关系上的"失衡",产生了全数字化教学资源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的矛盾。究其根源,可以将第一、三、五个问题归因为在线教学中教师存在感的缺失与补位,而第二和第四个问题则涉及学生社会存在感的重新塑造。倘若追寻哲学本源,社会存在感实质就是个体与他者"共在"的具体表现。从实现师生在线教学"共在"的角度出发,有六条基本原则值得思考:共存,共情,共建,共享,共创,共生。遵循这些原则,可以进一步探索改进在线教学的方法创新,例如,"特朗普制"式的混合学习、以线上学习为主的"网络走班制",本真意义上的"课堂搬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