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香港新文学与大陆文坛之间仅有“十年时差”已成定论,这种论述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香港文学的在地性。通过《铁马》几位作者的回忆,可见在香港真正引起回声的不是鲁迅,反而是胡适的白话文论点,这与香港受殖民统治的境遇息息相关,同时,此时香港新文艺界的都市趣味决定了他们主动关注和接收的是上海带有都市气息的文化辐射。此外,本文具体探讨了《铁马》和《岛上》刊物无法维持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亦关注到《铁马》“咖啡店”栏目中一直被目为“宣言”的文章,其实呈现的是一种大陆和香港文化的错位和混杂。
-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