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及智能手机使用特征在中国大学生是否手机问题性使用者中的发生率,以及焦虑、抑郁与智能手机问题性使用的初步关系。方法按照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学校分类方式,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8所不同层次高等院校共35个混合教学大班的1 205名学生,采用问题性手机使用问卷评估被试者手机使用情况,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焦虑及抑郁症状水平。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等统计方法对1006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在1006名受访者中,有207名被定义为智能手机问题性使用者,阳性率20.6%;高中文理分科情况(X2=11.424,P<0.01)、高低年级分组(χ2=5.868,P<0.05)、每月平均生活费(χ2=12.713,P<0.01)、每天手机使用时间(χ2=20.052,P<0.01)、手机更换间隔(χ2=14.511,P<0.01)、每月平均话费(χ2=13.107,P<0.01)在智能手机问题性使用者和非问题性使用者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智能手机问题性使用者与非问题性使用者轻度及以上焦虑患病率分别为34.8%(72/207)和14.6%(117/799)(χ2=43.70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智能手机问题性使用者与非问题性使用者轻度及以上抑郁患病率分别为36.2%(75/207)和15.4%(123/799)(χ2=45.15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中文科生、低年级、高生活费、每日手机使用时间长、手机更换频率快及手机话费高等特征常见于大学生智能手机问题性使用者;智能手机问题性者更易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