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疟疾控制与消除阶段疟疾病例人群特征比较

作者:孙军玲; 赖圣杰; 张子科; 耿启彬; 周升; 张倩; 李中杰*
来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6, 50(04): 296-301.

摘要

目的比较中国疟疾控制与消除阶段疟疾病例人群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从而进一步明确疟疾消除阶段重点防控人群, 并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2007—2014年的疟疾个案(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人口数据, 从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11—2014年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含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等信息) (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及外籍病例);通过描述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和流动性等特点, 比较了疟疾控制阶段(2007—2010年)和消除阶段(2011—2014年)人群特征的差异。结果 2007—2014年全国共报告疟疾病例108 076例, 其中消除阶段报告了13 355例。与控制阶段相比, 消除阶段男性病例比例显著上升, 由65.1%(61 625例)上升至91.4%(12 209例), 尤其是男性病例中15~64岁青壮年比例大幅升高, 由74.3%(45 793例)上升到97.2%(11 870例);职业构成上, 儿童学生比例下降显著, 由17.8%(16 891例)下降至2.7%(356例), 而民工、工人、其他职业所占比例均有所增加, 分别由8.5% (8 031例)、3.5%(3 319例)和3.6%(3 435例)增至13.1%(1 757例)、11.5%(1 534例)和11.4%(1 517例)。消除阶段, 恶性疟病例的男性比例(96.3%, 7 179例)、15~64岁年龄组人群比例(99.4%, 7 399例)均高于间日疟[分别为83.9%(4 344例)和90.3%(4 679例)]。此外, 输入病例所占比例逐年升高, 2011年为63.6%(2 599例), 至2014年达97.7%(2 854例), 而本地病例中, 国内流动人口比例亦逐年升高, 由2011年的13.5%(201例)上升至2014年28.4%(19例)。结论与控制阶段相比, 消除阶段疟疾病例的人群特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5~64岁青壮年男性, 输入病例和国内流动人口是疟疾消除阶段的重点防控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