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治疗过程质量评价指标对患者再入院的影响,为提高治疗过程质量、改善患者结局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取到达医院10min内心电图检查、冠脉造影等7个治疗过程指标,计算指标使用率;利用Probit回归与工具变量Probit模型分析治疗过程评价指标对再入院的影响。结果 纳入43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245例出院后再次住院,再入院率为5.68%。治疗过程指标为:到达医院10min内心电图检查、冠脉造影检查、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住院期间氯吡格雷的使用、到达医院30min内溶栓治疗、入院90min内PCI和入院24h内阿司匹林,其使用率分别为99.68%、82.99%、44.49%、97.29%、0.07%、63.99%和98.34%。Probit回归分析显示,接受冠脉造影检查(OR=0.778,95%CI=0.661~0.917)和入院90min内PCI治疗(OR=0.808,95%CI=0.689~0.950)的患者再入院风险较未接受患者降低;住院期间氯吡格雷的使用与再入院成正比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354,95%CI=1.023~1.428)。工具变量Probit模型分析显示,治疗过程指标中到达医院30min内溶栓治疗、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住院期间氯吡格雷的使用、入院24h内阿司匹林具有内生性,接受相对未接受4种药物治疗的患者再入院风险降低;OR值分别为:OR=0.4(95%CI:0.163~0.984)、OR=0.103(95%CI:0.011~0.939)、OR=0.729(95%CI:0.536~0.992)、OR=0.286(95%CI:0.084~0.977)。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冠脉造影、入院90min内PCI、到达医院30min内溶栓治疗、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住院期间氯吡格雷、入院24h内阿司匹林的使用,从而改善治疗过程质量、降低再入院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