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病灶清除持续灌洗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30例腰椎结核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2581岁,中位数52岁。所有患者均以腰痛伴腰部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均存在腰椎棘突及棘突旁叩痛,3例伴下肢放射痛且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神经功能损伤按Frankel分级,均为D级或E级。单节段病变21例,多节段(累及2个以上椎间隙,非跨节段)病变9例。影像检查显示,病灶以椎间盘破坏为主,病变椎间盘上下椎体骨质破坏较轻,椎体破坏呈溶骨样变化,椎体破坏范围小于椎体高度的1/3,后凸畸形小于30°。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持续灌洗治疗,术后进行全身抗结核治疗1224个月。定期测定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临床治愈标准参照张西峰等制定的脊柱结核治愈标准拟定。同时观察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患者术后5 d时引流管脱落,二次手术置入引流管,之后灌洗治疗顺利。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肿、感染、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窦道等并发症。患者治疗前及术后1、3、6、12、18个月时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48.3±20.5)mm·h-1,(34.7±10.5)mm·h-1,(28.3±7.2)mm·h-1,(14.8±6.3)mm·h-1,(10.2±5.4)mm·h-1,(8.1±2.5)mm·h-1;(59.7±11.6)mmol·L-1,(27.5±9.3)mmol·L-1,(20.3±8.7)mmol·L-1,(10.2±7.1)mmol·L-1,(5.3±3.2)mmol·L-1,(4.1±1.6)mmol·L-1]。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的腰痛及下肢痛等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治疗前及术后1、3、6、12、18个月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69.79±23.53)分,(50.53±16.39)分,(37.82±13.18)分,(26.3±10.21)分,(15.45±8.17)分,(10.51±7.13)分]。术后18个月时,所有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结论:对于以椎间隙破坏为主、椎体破坏较轻、脊柱后凸畸形和神经功能损害较轻的腰椎结核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持续灌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