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男男性行为者均可型性行为方式的特征分析

作者:王毅*; 李六林; 樊静; 赵西和; 王晓丽; 刘江; 杨干金; 李伟; 贾修伟; 刘晓琴; 杜婵娟; 谭琴; 任延飞; 廖平
来源: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20, 47(04).

摘要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性角色类型现状,分析均可型的相关特征,为HIV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2—10月采用雪球抽样,对四川省绵阳市MSM的性角色、性行为等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性角色均可型相关特征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合格问卷回收1 125份,性角色被动型35.8%,主动型25.4%,均可型38.8%。不同性角色HIV、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和2.181,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婚/离异/丧偶(OR=6.095)、县城及其他地区居住(OR=2.284)、茶室/公园/公厕/草地寻找性伴(OR=2.469)、近6个月商业性行为(OR=6.095)、近6个月多性伴(OR=1.522)者的性角色均可型的可能大,年龄35岁以上(OR=0.386、0.446)、近1年参加社区活动(OR=0.583)者的均可型可能较小。结论当地MSM性角色以均可型占比较高,茶室/公园/公厕/草地寻找性伴大部分是均可型,更可能发生多性伴和商业性行为,此人群HIV感染风险大,应针对性加强行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