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东部平原采煤沉陷区水体污染严重,极大地限制了湿地自净和碳汇功能的形成。为此,从东部平原采煤沉陷区积水污染成因着手,阐明降污固碳协同修复的现实需求,剖析新成湿地降污固碳的关键过程及碳汇形成机制,估算协同修复的潜力,提出协同修复的适应性管理方法和关键技术体系。结果表明:(1)复杂来水、多样化污染源和生态系统转换失稳是引发东部平原矿区采煤沉陷新成湿地水污染的主因,氮、磷、有机物降解和重金属移除过程中可以实现降污固碳协同修复,光合固碳、碳分配、碳沉积和碳损失等关键过程影响新成湿地的碳汇形成;(2)采煤沉陷新成湿地的碳库稳定性与植物根系分泌物、植物死亡残体、湿地水文过程、活性有机碳组分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相关;(3)东部平原采煤沉陷新成湿地现有碳汇潜力为4.43×106 t/a,至2060年可达3.27×107 t/a。新成湿地人工修复后可以分别提升氮、磷污染修复能力32.7倍和42.5倍;(4)构建资源与保护统筹立标、治污与固碳协同和效果与方案动态调整的适应性管理策略是落实东部平原采煤沉陷区固碳降污协同修复的重要保障;(5)未来应逐步形成环境材料强化微生物恢复技术、优势植被/功能菌筛选技术和固碳微生物定向增殖关键技术体系,为东部平原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耕地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