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RNA,miR)-155在大鼠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异系移植模型组(排斥组,n=10),供体为雄性Lewis大鼠,受体为雄性BN大鼠;同系移植模型组(对照组,n=10),供、受体均为雄性Lewis大鼠;两组均按照"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术后第7日处死大鼠取血标本和肝组织。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以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干扰素(IFN)-γ的水平;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情况。对两组大鼠肝组织样本每组选取3例进行高通量测序,检测排斥反应相关mi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并分析其相关的信号通路以及基因。结果肝功能检测显示排斥组大鼠血清中ALT、T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外周血细胞因子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排斥组的IL-2和IFN-γ水平升高(均为P<0.01),IL-4水平下降(P<0.01)。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比较,排斥组发生了明显的排斥反应。高通量检测结果示排斥组miR-155表达上调明显,为对照组5.89倍。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miR-155的上调表达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有关,可能参与调节的基因有酵母自噬基因(ATG1)及其同源基因ULK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以及G蛋白偶联受体的调节基因(Arrb1)等。结论 miR-155可能促进了大鼠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涉及此过程的信号通路可能有m TOR、MAPK信号通路及T细胞受体信号途径,ATG1、ULK2、Igf-1以及Arrb1等基因可能参与了此过程。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