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滇南–东南亚跨境动物多样性监测平台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动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组"共建共管。平台始建于2012年6月,覆盖的区域包括中国滇南和东南亚邻国,致力于完善滇南和东南亚地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料,了解重点保护动物的分布、种群大小、保护现状,提出保护建议并制定保护方案。截至2019年9月,在国内外22个监测点(包括保护区内、外)共布设了1,493个红外相机位点,收回了国内外部分监测点照片。现已鉴定国内纳板河(2012–2016)、勐腊(2014–2019)、勐仑(2015–2019)和尚勇(2018–2019) 289个有效位点的718,995张照片,调查工作量97,444个相机日,记录到兽类48种,鸟类80种。国外收回红外相机照片的鉴定工作正在推进。基于平台,我们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例如:报道了中国西南地区野猪(Sus scrofa)的种群生态,发现了纳板河北豚尾猴(Macaca leonina)和猕猴(M.mulatta)的时空生态位分化,结合分子生物学证据对麂属(Muntiacus)、斑羚属(Naemorhedus)、比氏鼯鼠属(Biswamoyopterus)进行了分类修订等。后续将在现有基础上扩大监测范围,在国内与更多滇南保护区开展合作,国外与更多东南亚国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