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互文性”是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娃于20世纪60年代首创,克里斯蒂娃明确表示中国哲学家孙东荪在《思想言语与文化》中的相关论述对她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她认为,孙东荪“提出来一种语言学范畴(即表意字),在那里阴/阳‘对话’取代了上帝”(茱莉娅·克里斯蒂娃《词语、对话和小说》)。这里可见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对话”性。早在《道德经》中就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的表述,表明一事物的存在只有依赖自己的对立面才能实现。这也就是孙东荪总结的“相关律名学”,即视万物为相互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