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耐缺氧效应时效-位效作用规律研究

作者:齐婧蕾; 余伟佳; 陈波; 邢立莹; 陈勇; 陈泽林*
来源: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22(03): 83-86.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0.03.023

摘要

目的观察在不同天数、不同穴位的情况下,拔罐对耐缺氧时间的影响,探索大鼠耐缺氧的拔罐疗法时效-位效作用规律。方法 (1)拔罐大椎穴区,将30只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1 d、5 d、10 d组以及拔罐大椎穴区1 d、5 d、10 d组,每组5只。每日1次,每次10 min,负压为0.05 MPa。各组在相应拔罐天数结束后当天将所有大鼠放入高为15 cm,罐口直径为12 cm的染缸中,且在缸中放入50 g钠石灰以吸收二氧化碳,记录大鼠的耐缺氧时间。拔罐命门穴区,将24只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1 d、5 d、10 d组以及拔罐命门穴区1 d、5 d、10 d组,每组4只。拔罐参数同上,记录大鼠的耐缺氧时间。(2)选取25只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拔罐大椎穴区组(n=10),拔罐命门穴区组(n=10),每天1次,每次10 min,拔罐10 d,记录大鼠耐缺氧时间。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拔罐大椎穴区组耐缺氧时间随着拔罐天数逐渐延长,且拔罐10 d耐缺氧时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拔罐大椎穴区1 d相比,拔罐10 d耐缺氧时间明显延长,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拔罐命门穴区组10 d比对照组时间明显延长(P<0.01)。(2)拔罐大椎穴区组、命门穴区组与对照组比耐缺氧时间明显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命门穴区组与大椎穴区组相比时间也明显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罐可延长耐缺氧时间且拔罐10 d命门穴区耐缺氧效果较好,即存在一定时效、位效作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