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密度伴生麦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孙兰兰; 李静; 薛飞; 徐洪乐; 吴仁海; 苏旺苍*
来源: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12): 103-110.
DOI:10.15933/j.cnki.1004-3268.2021.12.011

摘要

为了解伴生麦胁迫导致小麦产量降低的生理机制,以伴生麦和栽培小麦矮抗58、周麦26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密度[0(CK)、10、40、100、200株/m2]伴生麦胁迫对小麦拔节期、扬花期和灌浆期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伴生麦密度为10~200株/m2时,小麦拔节期、扬花期、灌浆期叶片SPAD值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在伴生麦200株/m2处理下,矮抗58和周麦26在拔节期、扬花期、灌浆期的SPAD值分别下降20.05%、13.79%、8.34%和15.46%、9.12%、8.65%。扬花期,在伴生麦密度为200株/m2时矮抗58和周麦26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均显著下降。灌浆期,随着伴生麦密度增加,矮抗58和周麦26的Pn、Gs、Ci、Tr、Ls、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 P)总体上较CK显著降低,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显著升高。伴生麦胁迫下矮抗58和周麦26的产量均较CK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18.92%~52.08%和8.27%~42.70%。因此,在伴生麦胁迫下,栽培小麦叶片的光合能力、光能转化效率降低是导致小麦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