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的吉卜林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建立以前,国内学术界对吉卜林整体上了解不多,但少数学者对其重要性有所认识。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吉卜林因为意识形态因素成为研究的禁区,国内学术界对其只有零星批判性介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1980年代以来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思潮的兴起,国内学术界开始逐步了解和深入研究吉卜林的作品。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吉卜林印度题材小说及其中体现的帝国主义思想、文化身份等问题上,对其诗歌、后期小说及其创作艺术等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