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下颌前磨牙缺损桩核冠修复时,不同牙本质肩领和冠根比值对患牙残根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40颗完整、离体的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常规根管治疗术后,切除颊侧釉牙骨质界上方2.0 mm以上的冠部组织,构建残根模型。样本随机分为5组,模拟牙冠延长术,进一步制备0.0、1.0、2.0、3.0、4.0 mm的剩余牙本质高度(对应A0~A4组),分别对应0.62、0.75、0.91、1.10、1.33的冠根比值,随后均采用玻璃纤维桩核钴铬合金全冠修复,并在修复体颈缘根方2.0 mm处完成树脂包埋。所有样本在实验机上于颊尖与牙长轴根方成135°加载,记录折裂时的最大载荷及断裂模式,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 A0~A4组的折裂载荷均值分别为(0.54±0.09)、(1.03±0.11)、(1.06±0.17)、(0.85±0.11)、(0.57±0.10)kN。与高度为0.0 mm组相比,1.0、2.0 mm的牙本质肩领且冠根比<1时,牙体的抗折性能显著提高(P<0.05);当牙本质肩领高度超过3.0 mm且冠根比>1时,牙体的抗折性能显著降低(P<0.05)。结论 存留牙本质高度和冠根比的差异可显著影响残根抗折性能。当前磨牙缺损时,保留1.0~2.0 mm的牙本质高度且冠根比<1,才能保证一定的牙体抗力。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