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养殖密度是水产养殖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参数,适宜的养殖密度能够降低养殖动物的应激胁迫水平,促进其健康、快速生长。为探究黄条鰤(Seriolalalandi)在陆基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的最适密度,本研究对1龄黄条鰤[(565.83±70.22) g]开展为期60 d的养殖实验,共设置10尾/m3 (低密度组)、20尾/m3 (中密度组)和30尾/m3 (高密度组) 3个密度组。实验过程中测量并计算包括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肝体指数在内的生长指标,并检测血液生理、血清生化、肝脏和肾脏组织的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中、高密度组黄条鰤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在第60天时均显著低于低密度组对应的数值(P<0.05);在3个密度组中,低密度组的特定生长率在60 d时显著高于30 d的数值(P<0.05),中密度组的特定生长率在60 d与30 d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高密度组的特定生长率在60 d时低于30 d的数值,说明高密度养殖对黄条鰤的生长产生了的胁迫。整个实验过程中,血清中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的含量在30 d和60 d时均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生长激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的含量呈相反趋势;肝脏和肾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在30 d和60d时整体呈现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说明高密度养殖对黄条鰤的生理造成了胁迫。由此可见,从生长、生理和生产实践角度综合评价,中密度(20尾/m3)是1龄黄条鰤工厂化养殖的适宜密度,相关研究结果将为黄条鰤工厂化养殖技术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