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后夏季农业景观的变化特征分析——以北京市大兴区、通州区为例

作者:窦莉莉; 郑学昌; 杨珺雯; 张锦水; 张群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S1: 100-106.
DOI:10.16360/j.cnki.jbnuns.2015.s1.016

摘要

利用2009—2013年的HJ卫星影像资料为主要数据源,借用相关地理信息数据等资料,通过建立景观格局度量指标体系,对北京市大兴区和通州区2个重点农业大区耕地范围内夏季作物农业景观格局随时间演变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3年(奥后),冬小麦面积不断下降,同时景观斑块受外界影响破碎化程度增大,斑块形状整体表现更加规则,农业斑块边界割裂的程度愈发明显,优势景观类型逐渐不再突出.2个区域内耕地土地利用类型及景观格局变化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大,其中人口增加与经济发展,剧烈的城市化进程占用了大量郊区和农村的耕地,从而加剧耕地内景观格局愈发复杂、破碎;政府部门相关政策,如粮食直补、农业发展规划、平原造林工程等政策的出台,对农村产业结构产生强烈的影响;城市化与交通发展均对耕地景观格局产生深刻影响,造成了农业景观格局朝破碎化、异质化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

  • 单位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统计局; 北京师范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