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848-1849年的《新莱茵报》是马克思主编的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机关报。它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和实践的源头。那时,中国还不知道报纸为何物。1903年,报纸的名字从日本传到中国,可能只有极少的人看懂是什么,因为根据南方语音音译,叫“新意希野额西特”,而且被理解为杂志。1922年李汉俊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唯物史观讲义中,首次在党内介绍了马克思的“《新莱因新闻》(Neue Rheinische Zeitung)”,提供了准确的德文报名、德文出版地“K?ln”,汉字160个(其中5个字无法辨认)。1923年3月周恩来编辑的《少年》发表关于马克思的简要传记,其中69个汉字涉及马克思1848年的“《莱因新闻》”。1923年5月,李达在湖南自修大学校刊《新时代》发表文章,引证了“《新莱因新闻》”上马克思的一段话。同年12月,瞿秋白在《新青年》发表文章,论证了马克思“《新莱因新闻》”的办报策略。1929年梁赞诺夫著、李一氓译的《恩格斯马克思合传》由上海江南书店出版,其中专章介绍“《新莱茵新闻》”共25页,使得该报的名声得以在中国比较广泛地传播。但直到2020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者没有人知道报纸一天几版几栏,新闻如何编排,广告什么样子。这使得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难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