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2015-2018年天津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疫苗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8年天津市AEFI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5-2018年天津市共报告AEFI病例10 378例,报告发生率分别为60.03/10万、57.32/10万、62.53/10万和67.48/10万,2016-2018年报告发生率有上升趋势(■趋势=35.256,P<0.001)。小于等于1岁组最多(占74.40%)。5-8月份高发。88.01%发生在接种疫苗后48小时内。一般反应和偶合症的构成逐年上升(■趋势=4.026,P=0.045;■趋势=11.896,P=0.001)。一般反应以发热为主,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为主。AEFI报告发生率前3位为麻风疫苗(314.07/10万)、DTaP-IPV-Hib五联疫苗(289.22/10万)、23价肺炎疫苗(268.56/10万)。麻疹和麻风疫苗、3种含百白破成分的疫苗、乙脑减毒和灭活疫苗、EV71(Vero)和EV71(二倍体)AEFI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204.003,P<0.001;■=59.864,P<0.001;■=57.975,P<0.001;■=8.106,P=0.004)。结论疫苗安全性较好,AEFI监测能科学评价接种疫苗的利弊,并能及时进行处置,应进一步加强AEFI监测工作。

  • 单位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