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应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独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实施左氧氟沙星+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尿动力学指标[排尿量、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症状评分(疼痛与不适评分、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症状严重程度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CP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NIH-CPSI评分(4.73±0.37)分低于对照组的(13.29±3.1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排尿量、MFR、AFR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排尿量(467.79±32.15)ml/d、MFR(27.57±2.39)ml/s、AFR(18.81±2.10)ml/s均高于对照组的(371.36±40.07)ml/d、(23.43±2.21)ml/s、(15.49±1.58)ml/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与不适评分、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疼痛与不适评分(5.29±0.58)分、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评分(1.88±0.28)分、排尿症状评分(1.48±0.25)分、症状严重程度评分(6.76±1.2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9.21±1.06)、(2.50±0.37)、(1.96±0.30)、(11.16±1.3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2.14±0.73)分低于对照组的(4.10±0.8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盐酸坦索罗辛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不仅对患者疼痛和相关临床症状具备改善作用,同时可降低NIH-CPSI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