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P)在胸腔镜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择期行胸腔镜肺叶楔形或肺段切除手术的4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SP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术前30 min行超声引导术侧SP,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20 mL。术后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记录2组患者入手术室麻醉前、切皮后5 min、拔管前即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后2、6、12、24、48 h患者静息状态及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D1)和实际按压次数(D2)并计算D1/D2值;观察术后有无SP相关并发症发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切皮后5 min、拔管前即刻MAP低、心率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2、6、12 h静息状态VAS分别为(2.0±0.6)分、(2.0±0.8)分、(3.3±1.2)分和(4.3±1.5)分、(4.6±2.1)分、(4.5±1.9)分,咳嗽时分别为(2.1±0.5)分、(2.1±0.8)分、(3.7±1.4)分和(4.6±2.4)分、(4. 8±2.2)分、(5.0±1. 8)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分别为(231±42) mg和(412±58) mg,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35±5.6)μg和(52±6.8)μg,D1/D2值分别为0.89±0.12和0. 55±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1)。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SP,未见穿刺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行SP能有效减轻患者胸腔镜手术后早期急性疼痛,减少术中、术后镇痛药的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