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孕14周后巨大儿(FM)的生长轨迹、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的个性化预测。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巴彦淖尔市医院产检及生产新生儿的孕妇(52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为FM组(105例,新生儿体质量≥4000 g)和正常出生体质量儿(NBWI)组(420例,新生儿体质量2500~3999 g);根据FM组孕妇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54例)和阴道分娩组(51例)。按照相同标准,另选孕妇(175例)纳入验证集,以验证预测模型的有效性。收集孕妇及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FM的生长轨迹及分娩方式的选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计算危险因素比值比(OR)。使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FM最重要的关联因素,用于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结果 孕20周后,FM组胎儿宫内生长各相关指标均显著高于NBWI组(P<0.05)。年龄、经产妇、分娩时孕龄、妊娠糖尿病(GDM)、羊水过多、胎盘质量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是FM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胎盘质量、分娩时孕龄、GDM和经产妇与FM关联最大,并用于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其具有较高的精准度,且有效性较好,安全可靠,实用性强。与阴道分娩组相比,剖宫产组孕妇产中、产后出血量均更少(P<0.05),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 孕20周以后,FM组各生长发育指标己明显高于NBWI组。基于胎盘质量、分娩时孕龄、GDM和经产妇这4项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FM发生风险个体化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临床制订干预性策略具有指导意义,可操作性强。且FM选择剖宫产的安全性更高。

  • 单位
    巴彦淖尔市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