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Rathke's囊肿性质与患者临床表现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淦超; 李朝曦; 刘胜文; 陈娟; 王宝峰; 徐钰; 张华楸; 雷霆
来源: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 20(10): 580-583.
DOI:10.13798/j.issn.1009-153X.2015.10.002

摘要

目的探讨垂体Rathke's囊肿物理性状与患者症状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3年5月手术治疗的104例垂体Rathke's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7例病人术后随访5~92个月,平均26.6个月。结果本组囊肿直径为8~30 mm,平均(15.3±5.0)mm,其中<10 mm 7例,10~20 mm 69例,≥20 mm 28例。囊液含结晶54例,无结晶50例;囊液清亮37例,囊液粘稠67例。术后3个月复查MRI示囊肿全切除85例,囊肿残留2例;全切率为97.7%。术后复发3例,复发率为3.4%。头晕患者囊液含结晶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头晕的患者(P<0.05);垂体激素水平异常的患者囊液含结晶的比例明显高于垂激素正常的患者(P<0.05);视力减退患者囊肿直径明显大于无视力减退者(P<0.01)。结论垂体Rathke's囊肿囊内少量结晶与头晕有关,而大量结晶与垂体激素水平异常有关。手术治疗Rathke's囊肿的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术中处理好囊肿的分隔及囊内结晶是避免Rathke's囊肿残留与复发的关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