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汶川地震诱发的崩滑体不断地动态演变,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造成震后数年间暴发多次群发性泥石流灾害。分析震区崩滑体(物源)时空上的变化以及与泥石流规模(冲出量)大小的关系,可为震后灾害链的长期效应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冲出量多基于单次泥石流或多次泥石流后形成的堆积物进行估算,利用遥感技术结合现场踏勘来确定泥石流冲出物的相关研究不多。本文选取汶川震区簇头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遥感解译和冲出量计算模型构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流域内物源动态演变特征,探究沟道内崩滑体物源量变化与簇头沟多次泥石流冲出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簇头沟下游支沟物源量在2013年泥石流后不断减少,而上游支沟内物源量自2019年泥石流后增加显著;(2)三次泥石流的物源量与冲出量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而总冲出量相对于流域内总物源量的占比不足5%,仍有大量物源堆积于沟道内;(3)主沟道拦沙坝的拦蓄能力逐年下降,需继续加强清淤力度,且上部沟道和支沟亦应增加相应的防治措施。本研究有助于认识震区崩滑体演变特征及其对震后泥石流的影响,并为优化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选址提供理论指导。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