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电针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宫腔粘连(IUA)大鼠子宫内膜的影响,以及两者联合治疗修复子宫内膜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未交配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细胞组和联合组,每组10只。采用机械搔刮联合脂多糖感染的双重损伤法建立大鼠IUA模型。造模成功后第1、3、7天,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细胞组仅尾静脉注射BMSCs悬液进行BMSCs移植,联合组大鼠移植与细胞组等量的BMSCs并进行电针治疗,每日针刺“关元”、电针双侧“足三里”和“三阴交”20 min,持续3个动情周期。每组5只大鼠在干预结束后取子宫组织,采用HE染色检测大鼠子宫内膜厚度以及腺体数目;采用Masson染色检测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生成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容受性相关分子同源框蛋白A10(HoxA10)、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蛋白表达量。每组剩余的5只大鼠在干预后合笼并通过胚胎着床数来评估子宫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子宫内膜变薄(P<0.001)、腺体数量减少(P<0.001),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增加(P<0.001),子宫内膜组织中的VEGF、PCNA、ER阳性表达,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分子HoxA10和LIF的表达,子宫损伤侧的胚胎着床数均降低(P<0.001)。与模型组相比,联合组以上指标均逆转(P<0.001,P<0.01);细胞组的子宫内膜增厚(P<0.001)、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减少(P<0.001)。与细胞组相比,联合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P<0.01)、腺体数量增多(P<0.05),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减少(P<0.05),子宫内膜中的VEGF、PCNA和ER阳性表达,子宫内膜HoxA10和LIF的表达,子宫损伤侧的胚胎着床数量均显著升高(P<0.001,P<0.05,P<0.01),治疗效果较细胞组更好。结论:电针联合BMSCs协同修复受损子宫内膜,促进子宫内膜形态的改善,减轻纤维化,促进血管生成和基质细胞增殖,提高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并最终有利于胚胎的着床。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