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董仲舒人性论的思想结构体现在思想基础、运思方法和思想旨归三个层面。其思想基础通过天人同构、善恶同源、人贵于物的逻辑理路表现出来。天有阴有阳,阳善阴恶,人亦有阴阳,阴阳之中亦各有阴阳,故而人性之中既有善质又有恶质。人有“达知”能“为仁义”、人能循天之理以“偶天地”以及人有伦理价值取向、能够化物的属性决定了人贵于物。深察名号是董仲舒人性论的运思方法,他通过反性之名,指出性有情、身、心之目,只有通过性之目,才能辨明人性的本质;通过对情、身、心之名的辨析指出人性之中既有善质又有恶质,并进一步指出人性中的善质并非圣人(孔子)所名之善;通过对君、王、大夫、士、民之号的辨析,指出只有未觉未化的中民之性才是本源之性的直接体现,圣王之性与斗筲之性是本源之性改变后的结果。因性而施王教之化是董仲舒人性论的思想旨归。他认为人性是天人相与的落脚点,化民之性是天赋予君王的责任,君王体现的是责任伦理而非权力伦理。董仲舒认为“王教”应当因循人性中的情、身、心,安情而不禁情、执中以反中和、以利养体更要以义养心。与先秦人性论相比,董仲舒的人性论不仅具有理论上的突破性,而且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