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医家对白头翁药性的认识有寒温之异,对其功效的认识基本相同,即达郁升阳。历代医家对其药性认识不同的原因在于医理之不明、经典之误读、药性之未解。人体之热,多为寒湿郁滞而成、热无出路所致,如果只见标证之热利,不见病本之寒湿,认为白头翁苦寒,用其治热利是热者寒之之法,此误便有本可循。但治病必求于本,病本为下焦寒湿,寒湿郁滞而化热,下焦湿热盛,欲寻出路,故见热利下重之证,用白头翁之苦温治其病本寒湿,而黄连、黄柏、秦皮方为治标之药,故白头翁性味当为苦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