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北方戏曲、说唱中【耍孩儿】的唱腔结构保留了北曲唱法的某些重要结构:以"拉嘛韵"与"拉罗腔"为代表的可奏、可和、可歌的"腔儿"或"腔",源于般涉调套曲中【哨遍】,是北曲唱的重要组成。在中外文化交流激荡之下,唱与"腔"演化为《梦溪笔谈》所记宋大曲结构中"歌"与"■、嗺哨、中腔",从纵向双声到横向双声的观念转换导致了唱—"腔"二分结构的形成,是中古时期音乐文学由"歌依永"向"歌不依永"转变、变通和权宜的结果。从历史语言学角度看,"腔儿"即"潮尔",即"务头"。结合"潮尔"的历史语言学证据,推测戏曲唱—"腔"二分结构始于唐宋,成于蒙元,双声结构的源头是更遥远的中亚和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