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旋耕深度对盐丰47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作者:姜宝龙; 代贵金*; 宫殿凯; 赵福财; 于广星; 徐博; 刘宪平; 陈盈
来源: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 45(06): 107-109.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627

摘要

本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设3个旋耕深度处理,分别是9cm、12cm、15cm。分别测量分蘖动态、SPAD值、地上部干物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旋耕深度的增加,叶片SPAD值、地上部干重、穗数和产量呈现增加的趋势,而耕深9cm和12cm间差异不显著,只有当深度达到15cm时,各性状才呈现显著增加;旋耕深度对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鉴于此,辽宁地区水稻旋耕深度应以15cm左右为宜,不能过浅。